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学车趣闻
  • 回忆童年学自行车故事2013年6月26日
  •   老家的旧房角落里,一把业已生锈的上海永久牌老式横梁自行车躺在那里,身架凌乱,因久被闲置,似乎已经没有了站立的生气,挡不住奄奄一息的老态。

      但是以前,它曾经是父亲的宝贝,在我记事起,它就是我家的“高级”交通工具。为我家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赢得了远亲近邻们的羡慕眼光,幼年时一度引以为荣。

      父亲对自行车的爱惜,在我眼里,甚至超过了对自己身体。父亲在十里开外的乡镇上班,来回的交通工具就是这把自行车。记得每次他从单位回家,顾不得擦汗,就把自行车放在院子里,拿出一套自制的专用工具,开始保养自行车。先用抹布把浮灰细细擦净。再把自行车倒放,拿根筷子,从一个瓶子里蘸上机油,给链子一环一环地镐上机油,快速地转动脚蹬。这一套保养程序做完,自行车也焕然一新。扶正车身,父亲会绕着车子看一圈,拍拍后座,脸上的满意表情似乎是在欣赏一匹马。

      这架自行车是我家的功臣。这样说一点不过分。它不仅仅是父亲个人的交通工具,更是我家的活命工具。父亲是人员,母亲在家务农,哥哥姐姐们都在上学,缺少劳力,在集体经济时代很吃亏,没有工分,从队里分到的粮食很少。于是,父亲在外非常俭省,工资几乎都用来买粮供一家子吃饭。记得很多次,天快黑时,父亲下班后用自行车驮着一袋粮食回家,有时是面,有时是苞谷。那时农村分得最多的是红薯,母亲在家操持家务,用红薯干磨成面,粗细搭配后,渡过了许多的岁月。

      那时候,自行车在农村稀少,一个村庄屈指可数。几乎相当于现在的轿车比例。所以,自行车在家时,经常有上门借车的。使母亲很为难。生性大方的她不好意思,借出后又害怕摔坏受父亲的责备。有一次,邻居借我家的自行车走亲戚,上摔坏了脚蹬,还车时也不好意思说。父亲到家看到后很生气心疼,和母亲吵了一架。此后,为避免这种尴尬事,她只好经常催着父亲上班,骑走他的宝贝自行车。

      现在的小孩,都是在后座安装上一个椅子,舒服地坐着。记得我小时候坐车,可没这么舒服,简直是活。那时是侧身坐在大梁上,就是连接车座和车把的一根梁,侧着身子,手扶车把。如此别扭的姿势,刚坐上的十分钟,很新鲜,东张西望,凸凹不平的,一会就硌得生疼,只想下车。父亲就开始哄我,承诺买糖,讲故事,甚至说着说着我就睡着了,总之哄到地方为止。一次的罪受过就忘了,下次还想坐车。坐车成了我童年的鸡肋,欲罢不能。

      长大一些,不愿再坐前边了,个子也长高了,觉得坐后边更舒服些。坐上正在行驶的自行车后座,也真为难了我。第一次坐,是二姐在骑。二姐问会坐吗,我说会,就开始跟着车跑了几步,一侧身坐,结果一坐到了地上,摔得掉眼泪。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坐车,再也没摔过了。

      我家的这把自行车,也是我们兄妹们的驾驶启蒙。我们都是从它身上学会了骑自行车,并日益娴熟后,相继购买了自己的自行车。

      看着哥姐们自己骑车,也很羡慕。学会骑自行车,成为我年少时重要的一课。12岁时,开始对自行车跃跃欲试。开始只敢偷偷。后来,父亲看我个子长得够高,能够到脚蹬,就同意我学骑。在老家平整的麦场里,由姐姐扶着慢慢上下车,摔了不少跟斗,当然车子也带了伤。终于能自如骑车了,心中的兴奋不亚于现在的中。

      在我学骑时候,自行车好像已经多了。两家邻居也各自买了一把。于是,在麦场的学骑,不再是孤单的,邻家的孩子也偷偷推来车子,热热闹闹地你追我赶骑着,比速度,比花样,玩起了“单丢把”、“双丢把”,结果一个个被摔得,车子都摔得哗啦响。少不了回家挨一顿批。

      后来,我们一个个离家求学工作,这把劳苦功高的自行车也像父亲一样,日渐衰老,但是它仍是父亲的宝贝。退休的父亲还保持着当年的良好习惯,及时仔细地擦拭保养它,父亲和它像两个感情深厚的老朋友,相互打量,相互依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