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学车趣闻
  • 东莞与莫言 擦肩而过_学车故事
  •   莫言曾3次来东莞,其间有一次专程到作家村,看了评论家雷达等人在此购买的房子,似乎颇为心动。不过,莫言并没有下定决心,他只与作家村的负责人约好,下次再来看房子,然后决定买或不买。

      离开樟木头不久,莫言就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。“因为各种原因”,他不便再在樟木头买房并入住作家村了。

      莫言这一走,使樟木头的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,与诺贝尔文学擦肩而过。

      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(以下简称“作家村”)在哪儿?

      它不在国际都市京沪穗,不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京。它不在别处,它就在东莞山区片、号称“小”的那个镇——樟木头。

      2010年,自作家村挂牌那一刻起,争议就没消停过。有人说:废了九牛二虎之力,把外地作家吸引到东莞,为的就是摘取作家创作的果实。

      反过来说,倘若没有的大力扶持,这些作家会来东莞吗?

      上月底,东莞市文联和樟木头镇进京,为作家村庆生,研讨“村民”陈启文的作品《江州义门》,此举,再次把作家村带入争议的漩涡。

      东莞数名本土作家则地说:市文联进京活动,可别忘了给合同工购买社保。

      “进京活动”与“合同工购买社保”有什么联系?本土作家这样说,又是怎么回事呢?

      根据记者的调查,围绕作家村的所有争议,归根结底一句话:市文联通过“签约创作”,以期快速摘取外来作家创作果实。这种契约式文学创作模式,能否引来优秀的作家,进而产生优秀的作品?

      充满“现实主义”的作家村村民

      作家村办公室主任陈昕说:“在莫言犹豫之时,樟木头应该果断送一套房子给他。如果这么做了,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,作家村肯定声名大噪。”

      言外之意,只要莫言住到樟木头,加入作家村,他就算是“东莞的作家”了,东莞也可以由此沾上诺贝尔文学的荣光了。

      初秋的凉气,浸透了樟木头的傍晚。

      诺贝尔文学揭晓的那个晚上,作家村办公室主任陈昕懊悔了一宿:“莫言差点就成了作家村的村民,村里差点就出了个诺贝尔文学获得者。当时,樟木头如果送套房子给莫言,那就……”

      作家村的村民陈启文、雪漠、丁燕、王一丁、周敏等人,因为痛失与莫言做邻居的机会,与陈昕一样感到遗憾。

      10月18日,尽管莫言获得诺贝尔的话题已经有所降温,但作家村的村民仍然为莫言、为诺贝尔文学而激动不已。

      策划/采写: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摄影:南方日报记者苏仕日

      下转AⅡ04版〉〉

      他们说,莫言曾3次来到东莞,其间有一次专程到作家村,看了评论家雷达等人在此购买的房子,似乎颇为心动。不过,莫言并没有下定决心,他只与作家村的负责人约好,下次再来看房子,然后决定买或不买。

      离开樟木头不久,莫言就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。“因为各种原因”,他不便再在樟木头买房并入住作家村了。

      莫言这一走,使樟木头的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,与诺贝尔文学擦肩而过。

      莫言获,在作家村引起的不仅是遗憾。

      作家王一丁说,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、金高达750万元之后,某作家的妻子不再反对丈夫参加各种文学创作等严肃话题的了。这位妻子甚至常常催促丈夫,为何晚上宅在家里,而不去研讨文学创作呢?

      陈昕说:“在莫言犹豫之时,樟木头应该果断送一套房子给他。如果这么做了,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,作家村肯定声名大噪。”

      言外之意,只要莫言住到樟木头,加入作家村,他就算是“东莞的作家”了,东莞也可以由此沾上诺贝尔文学的荣光了。

      这几天,作家们聊起的话题,除了创作、房子以外,还有驾照、汽车和微博等——用通俗的话来讲,“作家不应脱离现实”。

      作家村近40位村民中,大多数都在樟木头买了房。少则一套,多则三四套,有的还买了别墅。一位作家开通微博,便带动其他作家“触网”。一位作家学车,其他几位作家也兴致勃勃,决定考驾照,买汽车……

      “签约创作”就叫扶持文学?

      这些质疑,归根结底是对东莞近年来扶持文学政策的不同看法。2006年起,为了出文学,东莞采用“签约创作”的形式,四处招引名家、大家,把他们的创作贴上“东莞制造”的标签。

      关于樟木头作家村的形成,樟木头镇的说法是:2006年下半年,樟木头作家村已初具雏形。当时,国家一级作家王松率先在该镇翠景花园买下第一套房,山西省长治市文联葛水平、作家雪漠、陈启文、王一丁等也都相继进驻翠景花园,自然而然形成了作家集聚效应。

      一直希望打造“文学创作”的樟木头,很快发现了作家村形成的可能性。

      2010年9月28日,作家村在樟木头镇御景花园挂牌成立,评论家雷达出任村长,作家王松、雪谟担任副村长,樟木头副镇长蔡献军(2011年改为该镇党委委员詹振锋)、宣传办主任刘东风也出任副村长。

      如今,作家村从最初的4名作家,发展到近40名作家的规模。他们都在樟木头买了房子,居住在御景花园、帝豪花园和翠景花园等9个楼盘。

      作家们住在樟木头,确实没有忘记创作。据评论家雷达记述,王十月的《国家订单》、《寻根团》,雪漠的《西夏苍狼》、《无死的金刚心》,王松的《红》、《八月桂花香》,陈启文的《国粮食报告》、《江州义门》,唐达天的《一把手》、《二把手》等作品,都是在樟木头创作而成的。

      雷达说,国外也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村和艺术家村,如意大利的圣塔·马达伦多,就吸引了各种语言的作家千里迢迢到来,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作家村。樟木头作家村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没有任何人为痕迹,是中国现实生活飞速发展和作家创作方式多样化所带来的新现象。

      与雷达的正面评价不同,质疑作家村的声音认为:作家为什么会选择樟木头,而不是其他经济更发达、更好的镇街?在樟木头购房的作家中,究竟有多少是东莞常住人口?外来作家在作家村创作,其作品就有东莞味道?

      2012年9月28日,一场进京庆生活动,又把作家村推到争议的漩涡中心。

      当天,东莞文联和樟木头进京举办主题为“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创作视野”的“中国作家第一村两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作家村文化论坛”活动,还召开了陈启文的长篇小说《江州义门》研讨会。

      东莞当地作家问道:为何东莞文联能进京搞庆典、论坛和研讨会,却不能为合同工购买社保?

      作家村某负责人不解地说:“认为到开会花了很多钱,其实只花了10万元,就办了30万元才能做到的事情,达到了会议规格高、宣传效果好、文坛震动大、村民士气振、花钱少的良好效果。”

      这些质疑,归根结底是对东莞近年来扶持文学政策的不同看法。2006年起,为了出文学,东莞采用“签约创作”的形式,四处招引名家、大家,把他们的创作贴上“东莞制造”的标签。

      作家为何而来?创作业绩如何?

      2010年至2011年间,樟木头每年给作家村的拨款高达100万元,2012年减为20多万元。也就是说,樟木头为打造作家村,至少已经花掉了220多万元。

      倘若一定要问:缘何选择到樟木头购房,加入作家村呢?他们的答案将大同小异。

      他们会说:樟木头优美,空气饱含负离子,能使文思如喷泉;

      他们还会说:与作家聚在一起,方便交流与创作;

      他们会说:寻找一个非功利的地方,寄托文学的梦想;

      他们会说:纯粹喜欢这里,不为其他任何东西。

      作家陈启文的答案是:吸引不少作家来樟木头买房,作家村是作家的家园。他来东莞,不求什么,不想再与东莞签约创作,也不想参评东莞的任何,因为“要把姿态放低”。

      东莞提供的优惠政策,对作家究竟有多大吸引力?

      评论家雷达、樟木头宣传办主任刘东风等人在不同场合承认,作家村的出现与东莞率先与外来作家签约有关。作家签约了创作项目,需要在东莞不定期居住、体验生活,最终,他们被樟木头的房价、所吸引。

      资料显示,东莞文联签约创作的作品体裁主要为长篇小说、中小型报告文学、类作品,系列中短篇小说、散文和组诗等,大多被要求突出东莞特色,体现岭南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格调。

      作家签约在莞创作,合约期一般为12个月到18个月,每月补贴创作经费3000元。签约作品要求正式发表或出版;达到相应的水平,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学者推介和研讨;获省级以上权威项的,东莞将给予再励。

      至今,东莞已推行了三届签约创作,颇为丰厚的签约补贴,吸引了国内不少作家投入到签约项目的申报。其中,王松、陈启文、唐达天、葛水平、王十月等一批作家,成功申请签约49件作品。

      值得关注的是,在东莞文联第三届签约创作项目中,207个选题遴选了18件作品签约,其中就有作家村村民王松长篇报告文学《八月桂花香》、《雪漠》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《木鱼歌》和郭严隶的《和春天一起到映秀》等5件主流作品入选。

      除了文联的签约创作政策,作家村的形成与樟木头不遗余力的扶持也有关系。

      2010年6月,樟木头镇委李满堂曾说,该镇要为作家安家置业提供政策倾斜,为出版作品、举办论坛提供资金支持,还要对家在樟木头购房以优惠和适当的补贴,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解决作家们的后顾之忧。

      随后,该镇制定了《关于建立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的实施方案》、《2011年樟木头镇宣传文化工作意见》、《樟木头文化事业扶持与励基金使用暂行办法》,确定了对入住作家村作家的出版、论坛及励的政策。

      但作家村办公室主任陈昕说,从未对作家购房进行补贴,但会免掉作家所住楼盘的管理费。还先后分别励5万元给获得鲁迅文学的王十月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的曾小春,励1万元给获得中国出版图书的陈启文。

      2010年至2011年间,樟木头每年给作家村的拨款高达100万元,2012年减为20多万元。也就是说,樟木头为打造作家村,至少已经花掉了220多万元。

      “浮躁与急功近利是东莞文学两道虚火”

      虽然有了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,但令人难堪的是,市文联有关人员到中国文联拜访时,发现后者的部门负责人不知道“东莞”为何物。不仅如此,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为46%,东莞的城市化程度为80%,但中国文联某负责人仍然认为东莞是一个农村。

      有个小故事流传甚广:上世纪80年代,有在莞务工人员往家里打电报说:“人傻钱多,速来。”

      结合东莞文联签约创作及作家村,有不愿具名的作家再次提出“人傻钱多”的观点。

      他说,浮躁与急功近利,一直是东莞文学体内的两道虚火。这是南方至上的生活现实对文学经年侵害的结果,也与近年东莞推崇的“摘果子文学”有关。

      为了出文学,东莞四处招引所谓名家、大家,把他们的创作贴上“东莞制造”的标签,简单易行而无须精心培育。当然,这种“速成文学”也常常被人称为“钱多人傻速来文学”,成为的谈资与笑料。

      目前,40多位作家村村民中,仅有约10位常住樟木头。其余的,有的把樟木头当做度假的地方,有的只有公务才来,有的甚至把买房当做一种投资。

      如果我们拨开作家村的层层,回归到文学的本身来看,会发现什么呢?

      该作家说,作家村实际是一个虚体的“村”,村民购买的房子分布在9个楼盘。作家村又号称“中国”、“第一”,这最容易让人想到的,就是“炒作一个虚概念”。

      换句话说,作家熙来攘往,他们能对东莞文学有多少裨益呢?

      有人认为,作家村折射出东莞较少关注本土作家的叶公好龙的心态。东莞有一些优秀作家,如郑小琼、林萧等人,但他们却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。

      10月19日,在市文联召开的一次签约作家座谈会上,本土与外来作家终于面对面交锋了。

      外来作家支持签约创作,但东莞市作协詹谷丰说,签约创作不能只看选题不看质量,还要充分考虑东莞本土作家,扶持东莞本土作家,培育东莞本土作家。东莞作家与外来作家要一视同仁。外来作家可以签约多次,东莞本土作家只能签约一次,这是不对的。

      东莞作家侯山河说,30年来,“东莞奇迹”出现了,却没有与之相应的作品出现。东莞需要的是大文学、大作品,而不是急功近利的“作品生产”。

      对于作家村,市文联相关负责人回应说,文联的签约创作,樟木头较高的城市化程度,镇政策的倾斜,作家的经济利益,相对低廉的房价等,是形成作家村现象的原因。

      他说:“文学创作不能太功利。中国只有一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,广东也只有一个刘斯奋获得茅盾文学。倘若说外来作家来到樟木头定居,就是为了签约项目,就是为了每月的3000元补贴,这是把作家看低了。”

      虽然有了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,但令人难堪的是,市文联有关人员到中国文联拜访时,发现后者的部门负责人不知道“东莞”为何物。不仅如此,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为46%,东莞的城市化程度为80%,但中国文联某负责人仍然认为东莞是一个农村。

      市文联这位负责人说,东莞本土知名艺术家,置于全国就淹没了。东莞要提高文艺创作水平,就要置于全国的视野内,积极引进一些一线艺术家、作家,让他们了解、理解和融入东莞。

      当然,东莞也准备推出相关政策,扶持一批本土作家,例如,每年为五六名本土作家开作品研讨会,每一两个月开一次文学沙龙。

      东莞作家洪湖浪说,外来作家有个作家村,东莞本土作家也需要个作家村。

      ◀上接AⅡ01版